南瓜小说 > 古代言情 > 四个千古一帝凑不出一个太子

18、汉武
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
您现在阅读的是南瓜小说www.ng8.cc提供的《四个千古一帝凑不出一个太子》18、汉武(第1/2页)

    【而都江堰比起京杭运河正式落成时间还要早上将近千年时间,但至今仍就沉默而坚忍地护佑川蜀人民。

    这就是诸葛亮的功劳了。】

    ***

    司马懿眉心一皱,不满道:“都江堰之维护,当归功于岁修一法。然于此李冰父子早有安排在先,天幕岂能将功绩尽归那匹夫身上?!”

    司马昭闻言也跟着点头,显然很是认同父亲的看法:“枉阿父之前还曾赞她公正,如今看来也是有失偏颇!”

    ***

    【对于都江堰的维护,起源还是李冰父子,他们定下了初步的维护计划,称为“岁修”。

    时间永远是最无情、也最可怕的杀手。

    以《论语》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的超然地位,流传至今尚有不少散佚,更何况只是口口相传的岁修之法。

    也许只是一次战争,一场疾病,就有可能失传。

    但幸运的是,在这之前,诸葛亮出现了。】

    ***

    嬴政长眉一挑:后世帝王选择的,竟是儒家吗?!

    想起当下跳的高的某些儒生,他皱了皱眉,但仔细刻下的竹片仍就再添一条:罢黜百家独尊儒术!

    他虽不喜儒士的妖言惑众,更不喜其理念与法家的全然相悖。但能被这位汉武帝如此坚定地选择,儒家必有其可取之处。他也该细细斟酌一番其中妙处。

    大秦的国祚,远比他的个人喜恶来的重要!

    *

    《论语》在后世竟都有散佚吗……董仲舒眉心狠狠皱起:那他依托儒学所创思想,结局又是如何?

    ***

    【他是治理内政的绝顶高手,同时也为川蜀计之深远,他将岁修制度纳入法律,明确规定每年对都江堰进行维护,并设立专门的官员负责监督执行。[1]

    那么成果如何?】

    ***

    诸葛亮原本沉浸在天幕讲述里的精神倏地一震:是极,此法再好,若子孙后世甚至只是一代松懈,就不会再有以后了!却不知,他们是如何做的?

    阿斗看见突然精神的相父疑惑地挠了挠头:相父是在好奇成果吗,可这成果,连阿斗都知道了呀……

    *

    朱元璋虽然不必震了,他的心里却是涌起无边羡慕:若他的政令也能如诸葛一般传万世而不易,那才叫好呢!

    ***

    【岁修中有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,那就是清淤。那么,该清淘到什么位置才算合适?

    李冰父子选择埋下石马,宋代《堤堰志》言:都江口旧有石马埋滩下,凡穿淘者必以离堆石记为准,号曰水则。

    也就是说,“挖到这里就可以了”。

    约莫在宋代,水则由石马改成卧铁,形制为铁板;之后最迟在明万历四年,形制变为铁柱。

    之后同治、民国皆有放置。

    直到1994年都江堰建成2250周年时,我们也沉下了属于共和国的那一根。】

    ***

    诸葛亮欣慰地捋了捋须发,既传到天幕一代,以他们的本事,必不会使其失传了。旋即悠然向往:2250年啊,如此漫长的岁月过去,世间会变为什么模样,他也好生好奇啊!

    *

    “共和?这莫非就是后人国号,倒不知其中有何含义?”朱元璋挑了挑眉,道。

    国号取字标准极多,如昔日汉唐来源,是他们高祖昔日的封地;他的大明,则是取的“明”字光明正义之义,其中包含的期盼自不必说;还有些国号取的五行/部族名称等等等等。

    但这,显然不符合其中任何一种情况。

    刘基沉吟,从记忆里掘出了一鳞半爪:“《史记》记载,公元前841年,周厉王被逐,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政,史称“共和行政”。

    莫非后人双王并立?!”

    说到最后,刘伯温的语气都变得不可思议起来:天无二日、民无二王,两个首脑的朝廷只会陷入永无止境的权力争夺!

    若不是天幕先前不经意间影射出的强大帝国本相,刘基这时候都想要嗤笑出声:竟是越过越回去了!

    莫非,并不是双王并立?那又该是什么?

    他迟疑地看向前方主公,恰巧对上了对方同样投射过来的视线。

    朱元璋缺的仅仅是足量阅读造就的学富五车,只要有人为他讲解典故,刘基能想到的朱元璋自然也能想得到,因为站位不同,朱元璋还要想的更广更深。

    他眸色深了深,召来锦衣卫指挥使,对其耳语几句。

    ***

    【一代接一代水利人的坚守,保证了都江堰的平稳运行。川蜀一带得益于此,成了水旱从人、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。

    直接、间接因此存活的人无数。

    所以我们能看到李冰父子的二王庙至今仍香火鼎盛;供奉着丞相的昭烈庙,我们的道路亦愿为之改道。

    他们的名号流传至今,日后也必然与华夏历史同长!这是百姓对他们的感激与馈赠。】

    ***

    千年后仍香火鼎盛、名号与华夏历史同长!

    闻言,就算是李世民,心中也升起羡慕来:他为唐帝,香火祭祀必然与大唐国祚同休。几千年的国祚……纵使他对大唐充满信心,也必须说一句白日做梦!

    至于名号,纵使身为帝王,若无惊世功绩,也休想与华夏历史同长!

    ——他记住了多少过往帝王,他自己还不知道吗?而他读过的史书,放眼大唐也是佼佼者了。

    百姓的馈赠么

    他不由一叹:“水可载舟啊……”

    *

    连帝王都心生羡慕,更不必说寻常人了。红了眼的数不胜数,他们争流一世,为的不就是一个青史留名?至于这更高的与华夏历史同长,他们连想都未曾敢想过,今日却活生生的出现在他们面前。

    这还不许他们变一次红眼病吗?!

    更有敏锐的,发现了这条似乎竞争者更少的赛道!

    心动动jio动动,当即就有吃穿不愁、行动力超强的人拍板:读书不是人家的对手也就罢了,他们就不信造个堤坝也造不过别人!!

    可惜绝大部分人还是小觑了这个赛道专业性要求极高的内在,自是碰了个头破血流。

    当然也有几位成功了的,自此造福一方,也是大善。

    这是后话,暂且不论。

    *

    听到这里司马昭突然觉得面上有些挂不住,传承的重要性他又怎能不懂,要是论此,先前天幕说的其实算不上偏颇。

    这时候他还能稳得住,谁知天幕紧接着就给他来了一次暴击,刺激的眼睛都彻底红了去:这等荣耀、这等荣耀!!怎么那匹夫的运气就如此之好!?

    他不禁酸道:“这村夫倒知取巧,晓得粮食永远是第一要务!”

    活命口粮是其一,粮食还妙在其年年都需收割,如此一来焉能不被口口传颂?也就是蜀汉运气,占了那川蜀,否则这等大好事也不会让他撞了去。

    但不知是不是天幕着实偏心那村夫,以至于在他跟前放了个窃听器,每当他道两句他的不好,天幕就得跳出来驳斥于他。

    ***

    【而这,仅仅是他于民生一道中的部分贡献。

    《袁子》记载:亮之治蜀,田畴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

【请收藏南瓜小说 ng8.cc 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】
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

阅读页设置
背景颜色

默认

淡灰

深绿

橙黄

夜间

字体大小

南瓜小说   百度   搜狗搜索   必应搜索   神马搜索   360搜索   今日头条

南瓜小说|眼睛到不了的地方,文字可以。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,是恰到好处的美好